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李彪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王可然 畢陸名

  從材料攪拌車間和加料車間出來,前后不到半個小時,檢查組一行人的衣服、褲子上都沾滿了灰塵,鞋面更是沾了薄薄一層白色粉末……

  7月24日下午,在佛山市三水固美塑鋼型材有限公司廠房內,環保部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第四檢查組的“遭遇”可謂尷尬。

  次日下午,當檢查組“殺回馬槍”再次來到固美塑鋼時,眼前的一幕依然令人失望:除了地面的塵土已被清理,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并無任何改變。

  這只是環保部60個檢查組在為期近一月的檢查中,遇到環境違法問題的“冰山一角”。

  從環保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截至今年7月22日,60個檢查組共檢查企業1556家,對954家企業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占檢查企業總數的61%。

  見證1:車間走一圈鞋上沾滿白灰

  近日,環保部宣布,今年底之前,中國將緊急禁止4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而在更早的本月初,環保部就已派出了60個檢查組,對22個省1792家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開展為期一月的專項檢查。

  根據分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的第四檢查組共負責檢查企業35家,固美塑鋼正是其中的一家企業。

  7月24日下午,在固美塑鋼廠房外的棚子下面,堆放了大量的粉末狀的生產原料,有些袋口甚至已敞開,地面上灑滿了灰白色的粉末。

  記者隨同檢查組進入生產車間,首先看到的是機器正在出產成品裝飾材料,雖然地面已經清掃,但是灰塵的痕跡明顯。走到成品裝飾材料出產車間的盡頭,是一塊從廠庫房頂上掛下來的巨大篷布墻,篷布下面用一些沙袋壓住,并在篷布下方劃開一個方形的口子作為進出的門。

  在篷布的這一頭正是原材料車間,包括在一個小房間內的材料攪拌車間和二樓的一個開間的加料車間。相對于成品裝飾材料出產車間,這里面堆滿了各種裝原料的袋子和一些棄用的機器,地面上、墻上、機器設備上都堆滿了厚厚的灰塵,用手電筒的強光照射可以清晰地看到空氣中飄滿了顆粒物。

  從材料攪拌車間和加料車間檢查一圈,前后時間不到半小時,但大家外套上都沾滿灰塵,鞋面更是沾了薄薄一層白色粉末。

  在這一過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加料、攪拌、生產等車間僅靠篷布相互隔離,整個廠區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

  對此,檢查組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了該企業存在的問題,加料車間沒有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攪拌車間積塵收集措施不完善,粉塵無組織排放,塑料型材包覆機沒有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有機廢物異味較重。

  見證2:風道破損除塵器形同虛設

  固美塑鋼已經嘗到苦果。作為廢塑料進口加工企業,固美塑鋼去年進口了5400噸固體廢物,但是,今年春節之后,因環保問題,未能再進口固體廢物。

  對此,固美塑鋼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當地的清潔生產要求,必須要對生產車間的環境問題進行整改后,才能繼續進口固體廢物,現在企業生產裝飾材料的原料改為了購進成品粉狀原料。

  “今年3月份,我們車間已新安裝了一臺除塵設施。”固美塑鋼負責人也承認,車間的環保不行,所以要整改,也正在整改。

  事實情況又如何呢?

  在檢查這臺今年3月份安裝的布袋除塵器時,檢查組發現,不到半年,個別布袋已經出現了破損。

  同時,固美塑鋼還有一臺2015年改建成的布袋除塵器,但是,該除塵器風道破損,出現漏風,內部布袋長期不更換導致粘結,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為此,檢查組叫來了負責該布袋除塵器運行的企業員工,詢問平時如何判斷這臺除塵器的運行效果,該員工竟聲稱,“主要是聽(機器發動后是否有)聲音,看吸不吸氣?!?

  檢查組當即指出,除塵器風道破損,內部布袋長期不更換,已經達不到應有的除塵效果了,須立即整改。

  此外,檢查組還在現場發現,九臺包塑機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且未取得環保部門批復;危險廢物儲存場所沒有設置標識牌;2016年和2017年執行環境監測制度不到位。

  針對上述違法行為,檢查組強調,地方環保部門應于2017年7月27日前對環境違法行為立案調查,7月31日前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文書,并及時向環保部反饋。

  企業還在渴盼的進口加工固體廢物許可,更將存在諸多變數。